全世界的目光,还聚焦在乌克兰战场,东欧小国摩尔多瓦,突然成为新一轮地缘政治风暴的中心。
被称作“国运之战”的议会,选举结果刚刚揭晓,亲欧政党大获全胜,欧盟火速发来贺电,而克里姆林宫则愤怒警告:“摩尔多瓦正在重复乌克兰的错误!
几乎同时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飞往以色列的专机上对记者丢下一颗外交炸弹:“如果普京不妥协,我们就把‘战斧’导弹送到乌克兰。”
射程覆盖莫斯科的致命武器、俄欧对峙的新前线、大国博弈的赌局,这一切标志着一场更危险的冲突已悄然拉开序幕。
摩尔多瓦的政治地震发生在上月底的议会选举中。
根据计票结果,总统桑杜领导的亲欧派“行动与团结党”获得超过50%的选票,掌控议会绝对多数席位,而亲俄的“爱国选举联盟”得票率不足25%。
选举结果公布后,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立即在社交媒体上欢呼“摩尔多瓦选择了欧洲未来”,法国、德国和波兰领导人更是发布联合声明支持这一“民主选择”。
然而在莫斯科看来,这场选举是西方操纵的“反民主”剧本,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斥其为“摩尔多瓦独立34年来最黑暗的一页”。
展开剩余77%克里姆林宫的愤怒并非空穴来风。
摩尔多瓦与乌克兰接壤,自去年起加速推进加入欧盟的进程,并在新通过的《国家防御战略》中首次将俄罗斯列为“主要安全威胁”。
让莫斯科警惕的是,摩尔多瓦东部存在一个名为“德涅斯特河沿岸”的敏感地区,这片狭长地带自1990年代起被亲俄武装控制,驻扎着1500名俄军士兵,并囤积着苏联时期遗留的大规模军火库。
当地居民多数使用俄语,悬挂俄罗斯国旗,已成为事实上的“国中之国”。
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此前警告,若摩尔多瓦执意加入北约,俄方将向该地区增派兵力,“把刀架在摩尔多瓦喉咙上”。
这场博弈早已超出政治表态的层面。
今年初,俄罗斯突然切断对摩尔多瓦的天然气供应,引发全国性能源危机。
摩尔多瓦政府指控俄方“利用能源武器干预选举”,并公布证据称逮捕了数十名受俄情报机构培训、企图破坏选举秩序的雇佣兵。
此外,该国社会陷入严重撕裂:亲欧派将俄罗斯视作动荡根源,亲俄派则指责政府“借反俄之名打击异己”。
在北部亲俄的加告兹自治区,一名领导人近期因“贪污”罪被判刑七年,俄外交部斥此为政治迫害。
而经济困境加剧了矛盾,全国三分之一电力依赖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发电厂,而该厂完全依靠俄罗斯天然气运行。
就在摩尔多瓦局势紧绷之际,特朗普的“战斧”宣言投下另一枚震撼弹。
10月12日,他在专机上对随行记者表示,若俄乌冲突无法解决,将告知普京“向乌克兰提供‘战斧’导弹”。
这种射程2500公里的巡航导弹可从乌克兰境内直抵莫斯科,精度可达10米以内,部分型号甚至可携带核弹头。
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紧急回应称,此举将引发“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”,俄方可能强化核威慑政策作为反制。
值得注意的是,特朗普强调导弹可能通过北约而非美国直接提供,且乌克兰目前缺乏操作该武器的发射平台和专业兵力,暴露出策略的摇摆性。
“战斧”威胁的背后是美俄博弈的升级。
美国战争研究所分析指出,若乌克兰获得该导弹,至少1945个俄罗斯境内军事目标将进入打击范围,包括无人机工厂、战略轰炸机基地等核心设施。
而俄罗斯的反制手段也已就位:近期俄方与古巴签署军事合作协议,暗示可能在其领土部署“无法拦截”的“榛树”弹道导弹。
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卡尔塔波洛夫扬言,一旦发现乌克兰境内存在“战斧”发射装置,俄军将立即实施摧毁。
摩尔多瓦的危机与“战斧”导弹的阴影交织成一张危险的博弈网。
在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,乌克兰军队近期被曝出向边境集结的迹象,外界担忧其为夺取该地军火库而开辟“第二战线”。
俄媒警告,若战火蔓延至摩尔多瓦,北约成员国罗马尼亚、匈牙利可能被迫卷入,导致俄与北约直接对抗。
与此同时,特朗普政府被指正在复制“乌克兰剧本”,通过军事援助、情报共享和政治渗透,在俄罗斯周边构建“包围圈”,亚美尼亚、格鲁吉亚等国的亲西方动向已引发莫斯科高度警觉。
秋季图文激励计划
发布于:江西省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