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一个专注于写作的文化人来说,若能有机会担任战地记者,这无疑是值得一生吹嘘的事。毕竟,战地记者与那些坐在书房里悠闲写作的文人不同,他们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,冒着生命危险记录下来的文字,显得格外珍贵。
网络大咖胡锡进便曾有过这样的经历。2003年,正值伊拉克战争爆发之时,胡锡进就曾以战地记者的身份,亲自前往战场进行报道。国家为何不惜重金派记者赴战区?无非是为了获取第一手的、真实可靠的信息。否则,如果单纯坐在办公室里看电视,岂不更加安全?
然而,今天回过头来看胡锡进当时的报道,真让人感到既好笑又无奈。2003年3月20日,美英联军迅速向伊拉克推进,在占据了制空权、使用精确制导炸弹的情况下,仅仅几天便逼近首都巴格达,夺取了拉希德军用机场。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,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要求军队与百姓同归于尽,但自己却带着亲信逃之夭夭。唯一留下的伊拉克新闻发言人萨哈夫则每天在镜头前表演“相声”,一边高喊要让美军血流成河。
展开剩余78%然而,聪明人都知道,萨哈夫的言辞只是空洞的宣传。那时的伊拉克,实际上已经成了待宰的羔羊。美军根本没有把萨哈夫放在心上,他甚至没能出现在美军公布的“战犯名单”中。后来,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抓获萨哈夫,但很快就将他释放,因为他只是一个充当传声筒的工具罢了。后来,萨哈夫对此表示,他不过是在履行本职工作,站在伊拉克政府的立场上讲话,自己对实际战况一无所知。
今天回过头来看萨哈夫的荒谬言论,我们不禁将目光转向胡锡进。作为伊拉克战争的战地记者,胡锡进的报道和萨哈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。他当时大胆预测:美军必败,伊拉克必胜。他甚至列举了几条“有力证据”,试图为伊拉克军队辩护:
1. 伊拉克军队一直没有投降,且与美英联军展开了顽强的抵抗。
2. 美英联军没有轻易占领城市,伊拉克军队与敌军展开了巷战。
3. 伊拉克军队没有使用生化武器,反抗美军的手段非常规范。
4. 伊拉克军队给予了敌人沉重的打击,打破了美军以往零伤亡的记录。
5. 伊拉克军队俘获了美军士兵并善待了他们。
这些所谓的“证据”,看似为伊拉克军队正名,但实际上,胡锡进的报道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能证明伊拉克必胜、美军必败。与萨哈夫的表演相比,胡锡进的报道也不过是在信口开河而已。毕竟,当时的巴格达民众几乎是夹道欢迎美军,甚至亲手推倒了萨达姆的塑像。美军进入巴格达时,几乎没有遭遇任何实质的抵抗。
但问题来了,胡锡进真的是亲临战场、真实地看到了这些场景吗?如果他真身在前线,怎么会写出如此荒诞不经的报道呢?或许,他这个“战地记者”拿着国家的重金,实则并没有真正履行战地记者的职责。相反,他的报道不仅没有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,反而混淆了视听,像萨哈夫一样,扮演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角色。
让人更费解的是,时至今日,胡锡进依旧坚持发表诸多极端言论,给人一种不改初衷的感觉。面对台海危机,他竟然提到要发展大量核武器。难道他不知道,中国从毛主席时代开始就明确表示,不首先使用核武器,也不搞核威慑和核讹诈吗?他的话显然和国家的政策背道而驰。再者,面对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,胡锡进居然提出要拦截甚至击落飞机,这种言论直接让推特平台封禁了他的账户。
然而,当佩洛西顺利降落台湾后,胡锡进却又转变态度,称“人在屋檐下,不得不低头”,自诩为“鹰派人物”。但自那之后,无论是美国高官访台,还是台湾领导人访美,他再也没有提过要击落飞机的事情,证明他的“鹰派”不过是空有其名。
最近,胡锡进还极力反对官员财产公开,甚至警告官员不要过度展示“实力”,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。这显然与党中央的反腐政策相悖。他的言论,不仅无益于国家发展,反而让人感到迷惑,甚至可能误导公众。对敌人、对自己、对友方,他的言辞只会带来混乱与不必要的冲突,充其量,他只是在为自己赚取流量。
综上所述,胡锡进的言论和行动不仅在当年伊拉克战争中造成了误导,直到今天仍然时常让人捧腹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